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近世東亞古典漢詩學專題研究
Studie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n East Asia 
開課學期
110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廖肇亨 
課號
CHIN7496 
課程識別碼
121 M366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文19 
備註
修習此課程須具備日檢N2以上能力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0人
外系人數限制:2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回顧中國文學批評史大致的發展,六朝以後的中國詩論史,具有關鍵性發展地位的著作,如劉勰《文心雕龍》、王昌齡《詩格》、嚴羽《滄浪詩話》皆與佛教關係密切,幾乎已成為文學批評史的常識。另外,明末清初如神韻、格調、性靈諸家幾乎無一不談「以禪喻詩」。若著眼於清代詩學發展的話,例如王夫之,即使並非承繼嚴羽的前提與論證方式,但也用「現量」、「獨頭意識」等唯識學的詞語說詩。清代詩學在王漁洋以前大致紹承晚明遺緒,漁洋本人正大談「妙悟」、「以禪喻詩」者。時至晚清,當時影響最大的詩人首推龔自珍(1792-1841),其傾心天台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。大體說來,傳統漢詩學中,詩禪論述經常扮演著革命性的角色,對當時流行的詩學主張提出新的反省的角度與視界。在傳統文論的領域當中,詩禪論述始終佔據著醒目的位置。有趣的是:詩論獲得長足進步的時代往往也是佛教大盛的年代,六朝如是、唐末五代、宋代如是,明末清初亦復如是,晚清佛教與文學思潮有類似的傾向。日本更為明顯,從《文鏡秘府論》到五山詩僧虎關師鍊的《濟北詩話》。乃至於近世文藝思潮與佛教之間的互動關係實係一饒富深意的課題。本課程並同時讓同學們接觸此一相關領域的日本漢學家的相關著作。 

課程目標
待補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